中国梦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临危难而不苟 中国梦有个不灭的魂—十论中国梦

2013年06月22日 09:00 辛士红 点击:[]

临危难而不苟 中国梦有个不灭的魂

十论中国梦

|作者:辛士红 | 上传时间:2013-04-21 08:41

从九八抗洪到抗击非典,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舟曲泥石流到雅安抗震,中华民族处绝境而不倒,临危难而不苟,凝聚力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伟大的民族精神如沉过水的木、淬过火的钢,进一步升华。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魂,是团结一个民族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

42082分,一场7.0级地震突袭四川雅安。地震,再一次以残酷的方式告诉世人,中华民族是怎样的多灾多难。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成了最有力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李克强总理赶赴灾区指挥救援。民政部等8部门组成的国家减灾委工作组赶赴灾区。地方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一辆辆军车疾驰如飞,一架架飞机紧急升空,一支支精锐之师奔赴抗震救灾的战场。雅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全国最关心的地方,牵动着全国同胞的心。

废墟、眼泪、死亡、紧急救援、道路中断……这一切与5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多么相似,唤起多少人5年前家园被毁、家人伤亡的痛苦记忆。然而,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地震可以改变山河的容颜,却撼不动中国人民的意志;可以毁掉坚固的建筑,却摧不垮中华民族的脊梁。饱经忧患、频遭灾难的中华民族,在一次又一次大考验、大挑战面前慨然前行,在漫长而又艰辛的征途上,深悟了多难兴邦的道理。

恩格斯有句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灾难是一种历练、一种洗礼。一个民族,只有向灾难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从九八抗洪到抗击非典,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舟曲泥石流到雅安这次抗震,中华民族处绝境而不倒,临危难而不苟,凝聚力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伟大的民族精神如沉过水的木、淬过火的钢,进一步升华。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魂,是团结一个民族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

从第一天的救援情况来看,与以往几次抗灾救灾相比,从组织指挥到实施救援,从信息透明到民间组织都有了新的进步。李克强总理也自信地说,我们经历过大灾难,也有应对灾难的经验,有比较完善的应急机制。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科学救援,就有条件、有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损失,战胜灾难。

这次救援行动,无需任何呼吁,处处可见志愿者组织和普通的公民在行动。地震发生后,民间志愿者马上组织募捐、献血等活动。无数网民自发地播报地震前线的最新消息,开通寻人平台,转发呼救微博,还有的呼吁大家不要反复拨打震区电话,不要开私家车,把通信资源和救灾公路留出来。

这次救援行动,处处可见先进装备和专业力量的威力。直升机开辟一条条空中生命通道260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装备配发救灾部队,遥感飞机及时提供测绘信息,携带生命探测仪等专业设备的救援队伍驰援灾区……多种科技手段和多支专业力量,使救援行动更加有序高效。

                               

这次救援行动,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72小时黄金救援期,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对任何生命坚决不抛弃,不放弃。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一个国家的最大使命,就是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我们保护每一个生命,爱护每一个公民,人们才会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园,才会一起分享和成就中国梦。

灾难磨砺精神,苦痛铸就辉煌。我们深信,灾难有多大,民族精神就有多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上一条:对中国梦的误读需要澄清——十二论中国梦 下一条:打牢实现“中国梦”的思想道德基础——九论中国梦

关闭

时事要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