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二十五论中国梦

2013年06月22日 09:32 王幸生 点击:[]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二十五论中国梦

|作者:王幸生 | 上传时间:2013-05-13 15:27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GDP的增长,更重要、更带有决定意义的是文化的复兴。而文化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是基于核心价值观所形成的中国精神。

梦想成真神州生辉,中国精神美丽人生;

思想保证智力支持,人类和谐文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讲话中鲜明提出了中国精神这一科学概念,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论述值得我们悉心领会。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精神世界的修炼和砥砺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向往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人民安康、人生完善的梦想始终不熄的灯光照耀我们民族前行,也激发、培育和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信念,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哲学思维传统以及相应的国家观念,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创造和不断发展了人类进步的光辉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的星空和长河里,众多文明如流星陨落,如昙花一现,如内陆河一样枯涸在岁月的沙漠里,而唯独中华文化始终薪尽火传、绵延不绝,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以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开拓了世界东方的这片热土,不断创造和建设了自己的美好家园。在漫长的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的进程中,这片土地上虽然也燃过许多烽烟,数度分分合合,但主体上始终维持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大中华的观念、以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和富强为己任的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像基因一样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交织,山河破碎、中原板荡、生灵涂炭的情况下,那个伟大的中国梦才在冻土下萌生,在暗夜中点亮,救亡图存的运动、革故鼎新的呐喊像世纪的潮汐激荡不已、奔涌不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也标志着中华民族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精神上的一次大焕发。中国共产党人放开眼睛看世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武器,并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注入了新的鲜活因子、提供了新的科学元素。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中国梦统一起来,才使得民族精神像凤凰涅槃一样浴火重生,使中国人民知所趋赴,焕发出求独立、谋解放、奔富强的改天换地、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仅骄傲地站立了起来,而且以光复旧物、自力更生的英雄气概,以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打下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千秋基业,展示了崭新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也标志着中华民族思想上的一次新的大解放、精神上的一次新的大焕发。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处于一种相对僵化、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冲破长期的思想的禁锢,为了追赶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拉开了气势恢宏的改革开放大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春风吹拂和涤荡了整个神州大地,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眼界和气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展开。改革开放成为这个时代的最鲜明的特征,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显著的标识。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且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会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熔铸在一起,迸发出了更加夺目的光彩,释放出原子核聚变、裂变一样的能量。

    因为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而具有深刻的历史底蕴,因为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实践而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这就是中国精神,就是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写照。

    经过近代以来170多年的上下求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30多年的开拓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已经喷薄升起,中华民族好梦成真的愿景已经日益真切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了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家园。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GDP的增长,更重要、更带有决定意义的是文化的复兴。而文化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是基于核心价值观所形成的民族精神。近代中国的衰落,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精神奴役、精神禁锢和精神压抑直接相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大解放、大振奋、大焕发。只有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才能更好地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及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某些愚昧落后、保守封闭的精神状态,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骄健、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弘扬中国精神,是进一步凝聚和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的现实需要。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实现中国梦的漫漫征程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理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途中,如何凝聚亿万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如何激发亿万人民的创造和活力?离不开伟大的中国精神,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主义始终是指引亿万中国人民前进方向、昭示亿万中华儿女价值归属的旗帜。无论你在哪个领域、哪个岗位,无论你在祖国怀抱或异国他乡,只要你流着炎黄华夏子孙的血脉,你就会被国家的呼唤而悸动而奔赴,你就会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而牵念而忧思。爱国主义让我们跨越了地域、文化、肤色、信仰的樊篱,回到的起点,将个人力量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巨浪。

    弘扬中国精神,是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攻坚克难的紧迫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激流涌动,暗礁横陈。如何攻坚克难、破礁除险?同样离不开中国精神,尤其是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改革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面对日益凸显的发展瓶颈、深层次矛盾问题,我们只有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改革创新精神,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奔向胜利的彼岸,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中国精神成就美丽的人生、美丽的中国,中国精神必将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军队政治工作》总编辑、少将)

 

上一条:坚定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二十六论中国梦 下一条:筑牢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二十三论中国梦

关闭

时事要闻

TOP